加值服務
住戶搜尋
心情貼
直播
感興趣
手機交友
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?
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?
馬上進入公寓和
10,557,884
個住戶交朋友~
最新留言
想聊天
對我感興趣
互相感興趣
想約會
逗一下
日記留言
紅包抽抽樂!小資變土豪!
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!
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
檔案狀態:
住戶編號:
2268556
Jimmy @ NY
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台灣就業機會 遭中國磁吸
《前一篇
回他的日記本
後一篇》
Somewhere in
切換閱讀模式
回應
給他日記貼紙
給他愛的鼓勵
檢舉
檢舉原因
此為詐騙帳號
此為廣告帳號
此為援交帳號
他未滿18歲
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
其他
篇名:
ECFA謊言
作者:
Jimmy @ NY
日期: 2011.07.06 天氣:
心情:
傾中政策為勞工帶來「百年禍害」 王志剛戳破ECFA謊言
[轉載自:自由電子報]
[Linda]於2011-07-05 16:06:48上傳[22]
傾中政策為勞工帶來「百年禍害」
日前,馬英九總統接見「反貧困聯盟」成員時表示:「過去三年多在各界努力下,共計提供三十八萬個工作機會,失業率也已降至上個月的四.二七%,然而目前仍有四十餘萬人失業,且許多傳統及高科技產業都抱怨缺工,凸顯求職媒合仍面臨很大的問題」。台灣目前的就業問題,是出在媒合問題嗎?實際的情況,恐怕不是馬英九所說的,而是另有馬英九不願面對的真相。
近來國內失業率之所以下降,主要的原因並非就業機會增加了,而是長期失業者停止繼續求職不包含在統計中,以及政府推出各種短期就業方案,美化失業率的統計數字所致。根據經驗,真正的就業機會增加,必然會反映於事求人所帶動的薪資上升。然而,台灣勞工的實質所得不僅沒有增加,而且還倒退到十餘年前的水準,這就說明目前的國內就業市場,絕非如馬英九一廂情願的描述。最好的例子,便是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普遍較高,他們進入職場的起薪也只有二萬多元。
前天,彭博有專文指出:台灣就業機會遭中國磁吸,製造業大幅出走,卻未能仿效新加坡經驗,發展出新的成長產業。該篇專文進一步指出:台灣四.四%的失業率,看起來好像只有美國的一半不到,但跟亞太同儕相比就遜色許多,不但比新加坡(一.九%)高出二倍有餘,也超過香港(三.五%)和南韓(三.二%)。對於就業外移,彭博的專文引述經濟部數據稱,光是鴻海旗下的富士康,在中國僱用勞工就超過一百萬人,但全台灣的製造業工作機會,今年五月份只有二九○萬個。
老實說,這篇專文所言,相當接近一般的常識,道出了台灣勞工之困境。詎料,經濟部長施顏祥非但沒有聞過自省,反而駁斥彭博「報導偏頗」,「是以負面角度來看台灣產業發展」。馬政府有此反應,是可以想像的,因為自馬英九以下,無不把台灣經濟倚賴中國,當作創造就業機會的仙丹妙藥。尤其是,ECFA簽署以來,自馬英九以下,無時無刻不在宣傳,台灣的就業市場明顯好轉。經濟部甚至聲稱:今年二月底,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空缺人數達到二十三萬餘人,就業市場前景相當好。
按照馬政府的宣傳,現在台灣的勞工早已「出頭天」了。事實是這樣嗎?如果這是事實,結構性失業人口為何至今還在失業中?大學生為何仍飽嘗畢業即失業之惡夢?如果這是事實,為何政府給公務員加薪三%,而且馬英九、吳敦義向企業喊話跟進,大多數企業依舊保守以對?為何年輕人努力工作還是不敢生育或一屋難求?為何馬政府本身還要寄望中國觀光客來台消費?凡此在在說明,馬政府看經濟,不是從庶民的角度,而是從財團的角度。總之,馬政府的經濟倚賴中國政策,乃是「以財團為主,對人民不利」的政策。
馬英九的思維跟中國官員的思維類似,都認為台灣產業前進中國,乃是犧牲中國、讓利台灣之舉。其實,真正的情況恰好相反。馬政府開放中資來台兩年多,我國核准赴中國投資金額至少超過二五一億美元,同期中國資金來台卻不過一.五億多美元。試問,如此明顯的差距,究竟是台灣為中國創造的就業機會多?還是中國為台灣帶來的就業機會多?不僅如此,馬政府還陸續放寬中國配偶、親屬來台條件,吸引中國學生來台就讀等,形同開放中國人士來台搶飯碗。
除了就業機會遭中國磁吸,一如彭博專文所言,另在「要素價格均等化」的作用下,隨著台灣經濟鎖進中國,台灣與中國的工資將日益拉近,即,台灣的工資會被中國較低的工資水準往下拉,直到幾乎相等。只要馬政府不改傾中路線,未來台灣的勞工實質所得,便會在馬政府的「就業市場前景相當好」宣傳聲中,像自由落體般向下墜落,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,台灣長期全民共享的繁榮穩定,將在馬政府自我感覺良好下消失無蹤,而馬英九空喊的「百年公義」將帶來「百年禍害」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感謝王志剛戳破ECFA謊言
◎ 黃天麟
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七月一日表示:「今年前5個月,韓國在中國市場占率已高達9.2%,反觀台灣則由去年的8.6%跌至7.5%,一旦市占率下滑至5%以下,即台灣將永無翻身之地」。
奇怪!一年前馬政府高官們不是都口徑一致說,「ECFA後台灣產品輸往中國因有關稅優惠,條件會比韓國優嗎?」(註:韓國尚未與中國簽訂FTA)。為何中國市場占率還會輸給韓國,甚至下滑?
解答此問題之前,我們得先感謝王董事長能把實情點出來,揭穿馬政府過去的一派胡言。不然,資訊相對匱乏的民眾,在政府連篇的大廣告與自我吹牛下,還以為ECFA真的有利對中國之出口而加惠台灣。
韓國商品在中國之市占率2001年為9.6%,2010年為9.9%,十年間變動不大,而有小幅成長,表示韓國對中國出口之成長,大約與中國貿易之成長相隨。但台灣商品在中國之市占率卻是下滑的,2001年為11.2%、2007年為10.6%、2010年為8.6%,主要降幅發生於馬政府上任,對中國採取全面開放之後。尤以ECFA正式生效的今年(1-5月)降幅最大,由8.6%降到7.5%。
何以致此?理由非常簡單,無須艱澀的經濟學原理來惑眾,是簽署ECFA之結果。即過去中國要的東西,全面開放之後都到中國投資設廠,再也不需自台灣進口;最近為了ECFA對關鍵高科技產業之開放,更加速了此一趨勢。若ECFA這連結中國的架構一一落實下去,在「中樞--邊陲」效應(即大市場誘惑)下,台灣的半成品、原物料等產品將會一一轉移到中國中樞生產、生根,使台灣對中國之出口先是滯留不前,最終必轉而減少。換言之,ECFA之受惠者僅止於早收清單的小圈子,全體經濟言,其弊遠遠大於利。今年我國出口中國市占率之急遽下降說明了一切。
此刻,王志剛董事長鏗鏘之鳴確值得大家同情,但令人惋惜的是,他憂心憂國,但對事理卻是色盲,看不清真正問題之根源。王董事長該擔憂的是,ECFA所已帶來的第二波產業大遷移(西進),而不是外貿協會駐中國人員之不足。(註:為解決市占率下滑,他建議政府擴編駐中國外貿人員。但若如貿協所楬櫫的,是用來協助台商加速登陸,結果會適得其反)。近日來,為了區區幾百人、經濟效益極為有限的中國客自由行,全台飯店、房產、健檢、夜市、餐廳、便利商店、禮品店、計程車、書店、汽車旅館等,都為之沸騰,傾中媒體也巨細靡遺爭相報導,此種不正常的「哈中」現象,象徵了一個事實:即台灣在馬政府的執政下,已呈「各業蕭條只剩觀光業的邊陲化現象」。(作者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美眾議院外交主席:ECFA是侵台的木馬
【大紀元2011年06月13日訊】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羅斯-雷提南( U.S. Rep. Ileana Ros-Lehtinen )11日在南加州台灣會館講座中,主張應加強與台灣的關係,同時強調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像是入侵的木馬,應關注中共運用ECFA遂行終極併吞的目的。
羅斯-雷提南11日受美國福爾摩沙基金會邀請,到南加州台灣會館向兩百多位台灣移民演講。會中說明16日國會將召開七年來首次以台灣為主題的聽證會,聽證會將探討「台灣為何重要」,聚焦三大主題台美關係、落實台灣關係法和台灣的民主未來,邀請大家前往參加。
據美國之音報導,羅斯-雷提南指出,聽證會是七年來的第一次,要重新確認美國並沒有忘記《台灣關係法》是美台關係的基石。聽證會也要促成落實F16 C型和D型戰機等對台軍售的承諾,要讓台灣加入免簽證的計劃,還要讓國會與媒體瞭解,基於美國國家安全的利益,美國應加強與台灣人民的友誼和合作。
羅斯-雷提南說:「(聽證會)主要是要問為甚麼台灣對美國這麼重要?為甚麼跟台灣這樣偉大的民主盟友維持正面的關係符合美國的利益?」
羅斯-雷提南在演講中批評奧巴馬政府沒有兌現2008年給馬英九道賀信中說的,要重啟美國與台灣官員高層對話的管道,去年一月迄今尚未有任何對台軍售,兩岸軍力已嚴重失衡,中國有1,600枚短程導彈瞄準台灣。
報導中說,羅斯-雷提南在演講中也批評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像是入侵的木馬,是中國的政治工具,終極目的是併吞台灣。
她認為,美國應積極與台灣簽定雙邊自由貿易和關稅協定,對美國經濟有利,也有助於台灣突破國際孤立的處境。
羅斯-雷提南也強調民主的台灣,是美國區域安全穩定的夥伴,她說:「我們要確定台灣的美麗,應該把她從地下室請出來,撣掉灰塵,向世界展示台灣是真正的民主盟友,是美國在區域安全穩定真正的夥伴。」
****
Taiwan 各業蕭條只剩觀光業的邊陲化現象!!! , Do you care?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[:@]
標籤:
瀏覽次數:
52
人氣指數:
452
累積鼓勵:
20
切換閱讀模式
回應
給他日記貼紙
給他愛的鼓勵
檢舉
檢舉原因
此為詐騙帳號
此為廣告帳號
此為援交帳號
他未滿18歲
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
其他
給本文愛的鼓勵:
最新愛的鼓勵
給本文貼紙:
得到的貼紙
得到的貼紙:
給本文貼紙
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
台灣就業機會 遭中國磁吸
《前一篇
回他的日記本
後一篇》
Somewhere 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