檔案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54602
 新心 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活該你單身 《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我知道,你知道我的知道~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  檢舉
篇名: 愛的界線
作者: 新心 日期: 2010.08.31  天氣:  心情:
人與人的互動,彼此間有一條似有若無的界線。
有些人的界線很明顯,可以清楚了解什麼是可以跨越的、什麼是不能跨越的。
有些人的界線不清不楚,總以"自己的認為"來界定,會讓人覺得很模糊,更不知道他要的是什麼?
有些人的界線,太過寬廣,廣到自認為可以擴延到任何他可以管的人事物,總讓身邊人困擾許多。

人們,什麼時候才懂得將自己的界線拿捏好呢?

BPD邊緣型人格病人,對什麼事都很兩極,非愛即恨,愛恨分明~
一旦愛了,變得摸不清自己的界線,對於與他們相處的人,相當辛苦。
但是,他們卻懂得愛,懂得恨,懂得什麼時候要保護自己。
老實說,真覺得他們的勇氣是比一般人多很多很多的。



在家庭裡,這條愛的界線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。
傳統觀念的家長,總將愛的界線緊緊栓住子女,讓他們感到動彈不得,或要說過度保護也是。
這樣,孩子們可否覺得一點掌控權也沒有呢?那就乾脆往外發展,可能離家、可能常與父母爭吵。
要不,就當個無聲的孩子,唯唯諾諾的乖孩子,但,這就是父母要的嗎?
愛的界線很難拿捏,或許父母也該學習什麼是個體的獨立、個人空間的自由,與孩子需具有自我負責的能力吧?
永遠將孩子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,那麼,孩子什麼時候才會學習到自我負責的概念呢?

原生家庭裡,過度黏溺與過度疏離的界線,都影響著家人們的互動。
過度黏溺就如上述所說,父母承擔兒女大半的責任,而兒女還是永遠學不會如何自我負責與自我照顧。
過度疏離,造就了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冷淡,想想,這可否影響孩子在外與人的互動呢?





友情與愛情裡的界線,從原生家庭延伸而來。
大部分的人會將原生家庭的互動複製到愛情與友情。
只有懂得覺察、了解、學習自我成長的人,才可能打破不良的互動模式。

愛的界線,不好拿捏。
但,需了解自己的界線是什麼?界線設定背後的理由是什麼?
這就很足夠自己覺察與省思了。 [:(]
標籤:
瀏覽次數:169    人氣指數:4309    累積鼓勵:207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
給本文愛的鼓勵:  最新愛的鼓勵
活該你單身 《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我知道,你知道我的知道~
 
住戶回應
 
時間:2010-09-02 12:05
他, 46歲,台中市,交通/運輸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 
時間:2010-09-01 22:19
她, 50歲,台中市,服務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 
時間:2010-09-01 22:03
她, 50歲,台中市,服務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 
時間:2010-09-01 20:58
他, 44歲,彰化縣,製造/供應商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 
時間:2010-09-01 20:05
他, 44歲,彰化縣,製造/供應商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 
時間:2010-08-31 12:11
她, 52歲,台中市,其他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 
時間:2010-08-31 10:29
他, 52歲,嘉義縣,農漁牧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
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