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太喜歡這樣的感覺,不確定..心裡有點亂的感覺.
對於朋友,或許是因為與他有雙重角色的關係,我想我沒辦法再給予他更多的幫助了.
陪伴他度過2年,對一個不可能的事仍舊執著著,甚至已經產生有點病態的行為,我感到無奈.
"轉介"或相信他有能力可以自己處理是個不錯的方法.
我不喜歡一直被依賴.被倒垃圾的感覺..
需要你的時候一直找;不需要你的時候,人就像消失了一樣.
或許對方想有自己的空間沉澱,或許對方就是這樣的模式.有很多的或許...
我認為,人都是互相的,
一來一往的互動中,會慢慢發現,或許也是我從中的介入造就對方的行為模式.
所以,我決定先改變我對待對方的行為與介入,
為的是不讓自己困擾,也不讓他變得更依賴及更不想成長.
我覺得無所謂被利用與否,因為那是心甘情願的.
我比較關心與在意的是:陪伴了對方很久,但對方卻沒有想讓自己成長與過得更好的動力.
那麼,如果對方覺得沉溺在這樣的困擾與痛苦裡,是一種享受的話,
那麼我也得考慮是否要再撥空給他了?
如果,這就是他的需求,那麼,我可以提供的協助就到此為止吧.
人那~~總有一種不斷想用自己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去對待對方的欲望.
但總是沒辦法滿足對方的需求.因為那是自己想做的,不是對方想要的,
所以不斷地用自己的方式去關心對方,可能永遠都沒辦法達到對方的需求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很多時候,都覺得自己才是最牢靠的,
從與個案一起工作,從家庭成長背景,從他們的生命故事裡體驗到很多..
現在的女生,個性或許溫和柔弱,
但並不一定得靠他人,甚至是長輩們所說的找一個伴"當依靠".
一昧地靠他人,而無法靠自己的能力為自己付出,最後這個"他人"一定會耗竭,
那麼,就得繼續循環著,繼續尋找下一位可以依靠的"他人".
但這並不是很好的生活方式.因為,沒有人可以完全滿足一個人的所有需求的,
可以滿足自己需求的人只有自己.
如果有能力讓自己獨立生活獨立自主,並不一定得走到"結婚".
依靠是互相依偎互相依靠,沒有這樣的前提出現前,走到結婚就比較困難.
現在的女生,與傳統時代的觀念所框架的"應該"如何,已經不同了..
雖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堅持與原則,但想讓自己過得更好更獨立卻是相同的目標.
自己的獨立,與想要有個人在身邊的陪伴,是兩碼子的事.
難道,有人在身邊陪伴,自己就得忘了或喪失以前獨立的能力了嗎?
人,都有獨力自主的潛在能力,只看你選擇及決定要不要發揮出來罷了.
既然選擇了,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~
大部分時候,讓自己擁有獨立的能力是較好的,以及身邊的資源越多越好.
擁有獨立的能力與正向想法是自己的內在資源,
而朋友.親人.甚至另一半的陪伴與支持,則是外在資源.
一個人的內外在資源都需要平衡,如同身心需平衡一樣,
否則,不是內在心理有了困擾,就是外在機制發生人際上的衝突,
沒有這些資源的支持,人很難有動力生活下去.
如果,你生活上大致平衡,過得還算可以,
那麼,要為自己喝采,那代表著你擁有了好的內在及外在的資源. [;-)] |